三甲胺泄漏处理
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,并进行隔离,严格限制出入。切断火源。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,穿消防防护服。从上风处进入现场。尽可能切断泄漏源。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/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,防止气体进入。合理通风,加速扩散。喷雾状水稀释、溶解。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。如有可能,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。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,修复、检验后再用。
防护措施
呼吸系统防护:空气中浓度**标时,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(半面罩)。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,建议佩戴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。
眼睛防护: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。
身体防护:穿防静电工作服。
手防护:戴橡胶手套。
工作现场严禁吸烟、进食和饮水。工作毕,淋浴更衣。
中文名称:三甲胺
英文名称:Trimethylamine
中文别名:无水三甲胺;三甲胺(无水)
英文别名:Trimethylamine anhydrous
CAS号:75-50-3
分子式:C3H9N
分子量:59.1103
1.性状:无色、有鱼油臭的气体。[1]
2.熔点(℃):-117.2[2]
3.沸点(℃):2.87[3]
4.相对密度(水=1):0.66(-5℃)[4]
5.相对蒸气密度(空气=1):2.04[5]
6.饱和蒸气压(kPa):187(20℃)[6]
7.燃烧热(kJ/mol):-2443.1[7]
8.临界温度(℃):161[8]
9.临界压力(MPa):4.15[9]
10.辛醇/水分配系数:0.16[10]
11.闪点(℃):3.33;-12.2(CC)[11]
三甲胺管理系统
操作的管理:密闭操作,加强通风。操作人员需要经过专门培训,严格遵守操作规程。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(全面罩),穿防静电工作服,戴橡胶手套。远离火种、热源,工作场所严禁吸烟。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。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。避免与氧化剂、酸类、卤素接触。在传送过程中,钢瓶和容器需要接地和跨接,防止产生静电。搬运时轻装轻卸,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。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。
储存的管理:储存于阴凉、通风的库房。远离火种、热源。库温不宜**过30℃。保持容器密封。应与氧化剂、酸类、卤素等分开存放,切忌混储。采用防爆型照明、通风设施。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。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。
运输的管理: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,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。铁路非罐装运输时应严格按照《危险货物运输规则》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。采用钢瓶运输时需要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。钢瓶一般平放,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,不可交叉;高度不得**过车辆的防护栏板,并用三角木垫卡牢,防止滚动。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。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需要配备阻火装置,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。严禁与氧化剂、酸类、卤素、食用化学品等混装、混运。夏季应早晚运输,防止日光曝晒。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、热源。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,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。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。
废弃的管理:用控制焚烧法处置。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。
中文名称:三甲铵盐酸盐
英文名称:Trimethylamine hydrochloride
CAS号:593-81-7
分子式:(CH3)3N·HCl
分子量:95.5712
物理和化学性质:白色单斜结晶。有潮解性。微有三甲胺样气味。易吸湿。200℃开始升华,277~278℃分解,溶于水和乙醇,微溶于氯仿,不溶于,有性。
外观:类白色或淡单斜结晶。微有三甲胺样气味
含量:≥99
水分:≤1.0
PH值:4—6
熔点:283-284 ℃
溶解性:易溶于水,溶于醇、氯仿,不溶于醚,易吸湿,具有潮解性。
主要用途:**合成原料,主要用于合成阳离子醚化剂,在药剂学中作乳化、增溶,分散、润湿作用,在合成中作浮选剂。
保质期:贮存于原包装中二年,贮存期间温度不**过40°C。
包装:25kg/袋HMHDPE层压纸袋,HDPE内衬。